js金沙9159(中国)-百度百科

【数博会专栏】“大国重器,智变未来”,从“制造”到“智造”——2019数博会智能制造论坛成功举办

5月28日上午,以“大国重器,智变未来”为主题的智能制造论坛在2019年数博会上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联合主办。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何刚,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廖飞,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尚凯莺,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兴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勇等领导出席此次论坛。

来自航天、船舶、轨道交通、机械等行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大国重器的智能化之路”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用智能制造助力“大国重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引领全球产业智能化变革,助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机构共300余名代表参加。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勇在致辞中指出,智能制造的发展和应用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技术和工程创新的过程,也必将是一个推动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传统业的界限将被打破,跨界创新展现出巨大的生机,制造业服务化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一进程对工程能力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包括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运营服务乃至标准规范和工程伦理等众多方面。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通过不断探索,形成服装、家居等领域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航空、汽车等领域的网络化协同设计模式,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的远程运维模式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生产方式的服务化转型。

中国信通院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也是信息领域的国家高端智库,近年全面支撑我国的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顶层设计、指导意见及配套系列文件的编制、重大问题研究等工作。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能制造注入了新的动力。其中,工业互联网是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通过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促进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将推动制造业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推动全球工业生态体系的重构迭代和全面升级。中国信通院正在积极落实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投入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推广工作,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为依托,打造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何刚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何刚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建设试验区,贵州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为解决制造业供给端出现的系列矛盾,贵州自2016年启动了“千企改造”工程,通过政策引导,让工业企业更加关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新的业态和提升传统业态。同时,贵州系统构建全省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并在上个月完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贵阳)启动上线,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

他还提出,为了更好的帮助贵州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更加注重产业技术创新。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智能产业技术创新,帮助企业突破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系统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二是更加注重培育优质主体。大力培育科技企业,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企业数量"双增长",尽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双倍增",研发投入总量和研发投入强度"双突破"的目标。三是更加注重平台的建设。围绕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推进全省创新生态圈建设,打造布局科学、特色鲜明、整体协同的"智能+"创新创业创造空间体系。

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兴伦

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兴伦强调,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推动贵阳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发展意义重大。贵阳市将坚持扩大开放形式,广聚人才,以工贸并进突出大数据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推进数据发展。

— 主旨演讲 —

高屋建瓴,指明智能制造未来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以《自主可控与网络安全》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发展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当“中国制造”走向“智能制造”,对网络安全的把控必须同步推进。智能制造很容易被攻击,为此,要加强核心技术的安全把控,不断增加供应链的安全性、可控性和透明性,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才能让中国制造真正在全球的竞争中实现领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张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张霖以《智能制造中的建模仿真技术》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以“智能”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价值,中国制造业正在不断努力,“大国重器”基本都是复杂产品,用传统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很难解决建模问题,仿真技术建模就成了见效最快、最具价值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建模仿真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直接影响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建模仿真也从过去的单元仿真、集成仿真转向智能仿真。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研究员臧冀原

来自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的研究员臧冀原围绕“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智能制造有三个基本制造的概念——数字化制造、互联网+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对其内涵进行了详细阐释。其中,新一代智能制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和制造技术的一个深度融合,核心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制造带来三个重大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系统建模的能力,极大提高处理系统的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制造系统的优化。

— 主题演讲 —

具体实际,探索智能制造落地应用

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富士康、美的、戴尔、中国信科、长虹的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成功经验。

富士康科技集团战略及智能制造高级顾问吴琪

富士康科技集团战略及智能制造高级顾问吴琪讲述了富士康从工业2.0到工业4.0的智能制造转型实践和思考。他首先分享了富士康的工业4.0案例、实现步骤及实现过程中基于生产诉求的多层现实考量,及其参与整个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在吴琪看来,要让中国工业产业的竞争力得以提高,实现智能制造,必须要有更多的自动化创新产品、创新的生产装备、创新的生产流程和工艺、创新的生产管理方式,以此让制造业的附加值得以提高。

美的集团美云智数副总经理陈昕乐

美的集团美云智数副总经理陈昕乐则分享了美的在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中的体会。作为营业额位居全球前列的家电企业,美的从2012年开始探索机械和自动化领域。在美的的数字化转型中,公司主要将思路集中在用户端和客户端上,通过了解用户需求,对零散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已经构建了1000多个应用场景,整理了100多个指标和2000多个预警规则,实现了从依靠人工管理、经验管理、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戴尔科技集团应用咨询部董事总经理余晨

戴尔科技集团应用咨询部董事总经理余晨表示,智能制造由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最关键的是数字化。当制造业进入智能时代,中小企业更多时候可以通过平台化的方式来协同生产。近年来,戴尔正在着手打造纵横集成的智能制造平台,希望通过供应链协同,让智能制造形成产业集群,让更多中小企业从中受益。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虹信通信副总裁唐家武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虹信通信副总裁唐家武分享了5G时代中小企业“智慧工厂”的打造之路,他指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必须通过自己努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5G时代的到来,有可能让“掌上工厂”成为现实。打造智慧工厂,首先需要在工厂内部实现智能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向有意愿有需求的中小企业进行推广。

长虹集团软件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毕可骏

长虹集团软件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毕可骏就集团聚力数字化转型,打造工业新生态进行了阐述。他表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目前长虹已经在绵阳、合肥、景德镇、嘉兴等都有智能制造基地,营造了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引进的区域制造新业态。未来,集团也希望与更多企业合作,在研发设计、供应链配置和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赋能,推动产业发展,打造工业新生态。

— 圆桌对话 —

大国重器的智能化之路

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环节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花主持,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隆君、中国中车集团中央研究院主任刘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霖等与会嘉宾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以“大国重器的智能化之路”为题,就企业如何选择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与AI、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企业进行落地应用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嘉宾表示,智能制造是打造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制造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对于智能制造的探索,既要兼顾效益和成本,又要从企业本身的需求出发,不断满足和解决企业的现实需求,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能升级赋能,助力我国制造强国建设。